陈可辛一直在为人们能走进影院看电影摇旗呐喊,他有自己的追求,也看中市场的需求。可能是因为有父亲的前车之鉴,陈可辛一向不拍那些“看不懂的、文艺的、小众的、注定要赔钱的”电影。他总是首先考虑电影在商业上的合理性,“有了合理性,它才有生存的可能。然后就尽量在里面灌输个人的主题。但是灌输的时候要平衡,别灌得合理性又没了”。陈可辛觉得,如果都没钱拍电影,哪还有资本谈理想。
但是2011年的《武侠》却让一向谨慎的陈可辛在名和利上都一败涂地,投资2000万美元的《武侠》票房和口碑都不好。更雪上加霜的是,《武侠》刚刚上片宣传,陈可辛的母亲突然病重。他一边做宣传一边跑医院,后来干脆放弃了宣传。可他的孝心依然无力回天,没有多久,母亲便离开了人世。
因为难产,陈可辛的出生让母亲经受了很大的痛苦,所以他的名字中才会有一个“辛”字。而在他事业低谷之时,母亲又离他而去,可以想象他当时的痛苦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,陈可辛陷入了抑郁低落期。直到2013年的夏天,陈可辛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母亲,仍然无法控制情绪。
徐小平说,他第一次为《中国合伙人》的剧本去香港见陈可辛时,48小时没有睡觉的陈可辛居然坐在椅子上睡着了,徐小平不知道陈可辛当时的境况,以为不会有合作机会。没想到不久后,陈可辛主动找他聊剧本。其实《武侠》的失败与丧母之痛后,陈可辛的内心发生了很大变化,他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里。《中国合伙人》正是他想要的故事。当然,最后的剧本并没有用徐小平所写的版本,陈可辛融入了很多他个人的经历与感受,这也是他寻找回忆的一部片子。